查看原文
其他

不要轻易选择读博,因为你很大可能在浪费生命与资源!

考博之路 2021-09-15
作者:郭英剑
来源:《中国科学报》 (2019-12-04 第7版 海外)
本文节选自不要轻易选择读博。

什么是博士


在有关要不要读博士、为什么要读博士、读博之后要不要从事学术研究的各种讨论中,有一个重要问题被忽视了,那就是:什么是博士?


如果不把这个问题搞清楚就去讨论要不要读、为什么读、读博之后如何就业,就会偏离方向,也会远离问题的核心。


在汉语的语境中,我们一般认为博士是一种标志,说明一个人具有了作出原创性成果的能力,当然,它也是一种标示个人学力的学位,是目前最高级别的学位。拥有博士学位一般意味着一个人有能力由学习阶段进入学术阶段。


在英文的语境中,所谓博士一般有两个词汇来表述,即:PhD与Doctor。


众所周知,PhD是Doctor of Philosophy(哲学博士)的缩写。但实际上,这个语汇的缩写还有很多形式,包括Ph.D.,DPhil,D.Phil.等等。


这个说法很有意思,这里的Doctor不是要大家成为医生(doctor),也不是要大家去学习哲学(philosophy)——当然,您若自己愿意学习哲学则另当别论。


从其最基本的定义出发,所谓哲学博士,是一个人在完成了博士项目(doctorate program)后从一所大学所获得的学位,一般称为最高学位或者终端学位(terminal degree)。


博士学位包含了文学、哲学、历史、科学、数学、工程等各个领域。当人们学习完PhD所需要的内容并获得通过,就可以被正式称为“Doctor”了。


总体来说,PhD是很多学科对一位博士的统称,但有些实践与职业性的领域则另有别称,如管理学博士(DBA,Docto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教育学博士(EdD,Doctor of Education)等。


还需要指出,在讨论要不要读博的过程中,大家很容易把博士阶段的学习与训练,与大学中的本科阶段学习和硕士阶段的学习混为一谈,认为这都是大学教育,好像只要努力就可以了。


其实不然。甚至可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误解。


作为教育机构所授予的最高一级学位,博士所从事的学术研究应该,也必须是该领域既有创新又有深度的内容,因为它最后要经过同行专家的评审方能通过,才能获得学位。


一旦拿到博士学位,就证明他/她在所从事的领域中是个专家了,未来不但要进入学术领域,而且要成为一个更大领域中的专家。


劝君不要读博的最大理由


当我们明确了读学术型博士主要是为从事学术研究而作前期准备,那么,如果未来不从事学术(包括教学与研究)或者与之相应的工作,读博实在是既浪费了个人生命,也浪费了大学的资源。


对此,我此前曾经作过两个比喻。第一,这就像一名运动员,如果不为参加奥运会或其他正式赛事,完全没有必要接受非常正规非常严格的训练,既花时间又花精力,最后还没有结果。


第二,这就像宇航员,接受了前期的各种训练,却不是为了上天探索。那前期为此所做的一切实在是浪费,也没有必要。


当然,我不是说这些训练对未来没有用处,而是说不必接受如此正规的训练。如果只是为了一时之兴趣,实在没有必要冒险去尝试接受这种正规而严格的训练。


从大学资源上说,博士生名额非常缺乏,至少不富余。


一般而言,学术型博士都是全额资助。在美国的常青藤盟校,绝大多数的学术型博士目前还都是全额奖学金资助,基本可以保证博士生衣食无忧——当然,如果说有忧虑,那主要是为未来忧虑,担心找不到工作。这是后话。


在国内,近年来博士生的资助有所提高,但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因此,如果未来不愿意从事学术研究,是否可以考虑不读学术型博士,而把这个资源留给那些一心想读学术型并愿意在未来从事学术研究者呢?


国外大学录取时一定要看个人自述与目的:为什么要选择这个专业、目的何在。其实就是要了解个人的真实想法。


在国内,很多学校现在都是申请—审核制,也越来越关注博士考生的兴趣与未来。这是一个正确的发展趋势。


对于考生或者申请者而言,考博前应该也必须想清楚自己的未来。


社会不该过度追求高学历人才


读完博士要不要从事学术研究,这是个人自由。


对于不再从事学术研究者,无论是出于个人原因(比如突然对学术失去了兴趣)还是外在原因(比如一时找不到工作)而转行,这都是可以理解的,无需自责,也不应受他人指责。他人也很难对此指手画脚。


当我们所培养的很多博士(特别是学术型博士)都不去从事学术研究,这就不是个人问题了。


为此,我想表达如下三个观点:


第一,读博士跟自己未来从事什么关系不大,别人无权干涉,但若从个人兴趣、个人发展、大学资源等各种因素考虑,还是应该慎重选择。


近年来,进入博士项目而没有按时毕业者,也给博士导师带来不少困扰与难题。


有些高校已经开始规定,未按时毕业的人数超过一定数量,将缩减导师的招生人数。因此,博士不(能)毕业,也会给博导带来负面影响。


第二,博士之路不易,甚至可以说很艰难。


这不但是对个人精神、智力、学习力、研究能力的考验,也是对个人体力与身体健康的全方位考验。


因此,在未做好充分准备并对未来没有较为充分了解的情况下,不要轻易选择读博。


第三,社会上不该过分要求人们的高学历,更不应该在并非必要的机构中追求博士的数量。


大众也应该明白,博士头衔听上去好听,但不是所有人都可以读博士,即便进入了博士这个围城,也不是所有人都可以顺利拿到博士学位;更重要的是,无论是大学还是研究机构,都培养不出如此之多的博士,社会也并不需要这么多具有博士头衔的人。


《中国科学报》 (2019-12-04 第7版 海外)
西南财经大学关于公布2020年博士“申请-考核”学术潜质测试合格名单的通知
湖南师范大学2020年教育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河南农业大学2020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及目录
2020年全国法学博士招生目录、导师汇编(一)
湖南师范大学2020年博士研究生招生说明
西南大学法学院2020年博士研究生招生 “申请考核制”实施方案
湖南师范大学2020年博士(科学学位)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厦门大学2020年博士研究生招生计划

浙江工商大学2020年博士研究生报考须知

复旦大学关于做好2020年硕博连读研究生选拔工作的通知
山东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申请-考核制”博士拟录取名单及2018级硕转博名单的公示
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山东发展研究院2020年博士申请考核工作时间安排(含名单)
上海财经大学统计与管理学院2020年“申请考核”制博士研究生招生综合考核名单公示
山东大学经济学院2020年申请考核博士参加复试名单公示

山东大学(威海)法学院2020年“申请-考核”制招收博士研究生材料审核结果公示

山东大学法学院2020年以“申请-考核制”方式招收博士研究生考核方案

辽宁大学法学院2020年博士研究生申请考核制招生实施方案细则
南京大学2020年硕博连读推荐资格名单公示
贵州大学2020年“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骨干在职攻读博士学位专项计划”招生报名公告
同济大学2020年博士研究生普通招考第一次招生各学院复试安排
华南理工大学2019年拟录取博士研究生名单公示

汕头大学2020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全国600余则2020年博士研究生招生信息汇编(招生简章、目录、经验分享)

问津学术推荐课程(截至2018年11月11日)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20年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骨干在职攻读博士学位专项计划工作的通知
河北师范大学关于2020年博士研究生报名考试的通知
河北师范大学2020年博士研究生网上报名有关事宜的说明
上海大学物理学2020年"申请—考核制"博士研究生招生持续进行中
华南理工大学2020年博士研究生招生报考指引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精彩好文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